《中国青年》2008年06期·学 养 |
在机关“敬业” |
作者:孟宪利 日期:2008-3-21
|
官员是一种职业选择,但很少有人把在机关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尽管每个人都明白自己是被国家雇佣来为公众服务的。每个走进机关的年轻人几乎都满怀“政治家”的梦想,对权力表现出很大的欲望。这当然有合理的方面,因为一个对权力没有喜好的人,一个对政治没有兴趣的人,是很难走好从政之路的。和任何职业一样,从政者都要强调职业志向、职业愿望和职业兴趣。 从政者的职业精神,就是从政者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防止“权力”成为从政者关注的唯一焦点,不能以对权力的追逐来损害职业的承担,不能因此而变得难以自持、寝食不安,哪怕是当政治家的理想破灭的情况下,也要忠于职守。 呼唤机关人的职业精神,就是要提倡以忠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为从政根本,以此为基础逐步谋求发展和成长。通俗地讲,职业精神就是,哪怕仅仅为了“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也要好好工作!这种精神往往是需要强调的,因为机关里的很多人之所以在那里做事、表现,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能,而主要是为了积累资本,为了升迁。甚至为了这个目的,他在做了点事情之后,就拿着成绩到处“找”、“跑”、“要”;或者他根本就不好好工作,只是在人际圈子里跑得一头猛汗。缺乏职业精神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危害是,易于形成从政者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生命状态,处于一种“上不去”、“下不来”的人生窘境,活得备受煎熬。 在因缺少职业精神所带来的失衡心态之下,从政者不但会失掉机会,也可能失去自我。在机关,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和自己差不多甚至远不如自己的人上去了,自己就受不了,好像“天塌地陷”一般。于是,他会想到各种办法去阻挠,包括诋毁别人。结果怎么样呢?别人上不去、自己也得在原地呆着,“两败俱伤”。一位老者对此种思维方式和做法严加批评,他比喻说,职务提升犹如排队上公共汽车,如果先让前边的人上去,你也就上去了;如果挤作一团,大家都玩完,谁也别想上去。这个比喻是深刻的,因为许多时候,大家的职务升迁都不是机会唯一的,彼此之间也不是一种“有你没我”“非此即彼”的斗争,机会还会有,与其大家彼此扯衣服,斗得不亦乐乎,谁也上不去,还不如成人之美,机会再来的时候,自己也可能会得到“补偿性”的支持。 同样的错误,还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深处。比如,原本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被提拔了,我们就认为这小子真有“手段”;事实果真如此吗?社会和机关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黑暗吗?这里其实有一个思维习惯的问题,有一个正确对待他人成功的问题。无论怎么说,别人的成功都不是一种纯粹的偶然,而是一种成功运用规则的结果,不一定就是以人格道德的沦丧为代价的。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功并从他们那里借鉴经验,而非要从人格道德上去打倒别人以换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这是不是有些病态呢?就算我们这个社会还存在种种黑暗,那我们这些抱有“改造”之志的青年就心甘情愿地用“黑色的眼睛”去看待一切吗? 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我们的长远发展。作为一代新人,我们必须以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承担重任。世界如此博大,社会如此丰富多彩,我们要想成为一代栋梁,就必须将自己的目光超越机关,关注更多的事情。我国学校教育目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提法,叫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国家治理的重担终将落到我们这代年轻人的肩头。事实也正是如此。所以,年轻人完全没有必要囿于眼前,而应该首先使自己强大起来。就算在仕途上遇到一些暂时的挫折,也完全没有必要丧失信心而变得毫无风度。 我们终究可以以这一代人特有的柔性原则和感恩之心来拯救自己。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信奉一种强者的哲学——生活的挫折只能使我们视野更高远、人格更强大,而不会使我们变得更加恶毒,以及报复心十足。 责任编辑:赵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