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单位
深圳市福田区委组织部机关党委
项目名称
福田区党群服务中心 “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改革
项目背景
深圳市福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按照市委关于“在公共服务空间引入社会化运营”“探索党群服务中心‘政府+公益+商业’服务”的工作要求,区委书记带头谋划、亲自部署,在全区党群服务中心100%完成亲民化改造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改革,组织街道社区立足辖区群众需求、突出“红色阵地”属性,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党群服务中心运营,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多元化服务项目,把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打造成为居民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的温馨家园。
项目主要做法
为破解全区党群服务中心人气不旺、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等问题,深圳市福田区按照党委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立足辖区群众需求,深入实施“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改革,引入社会化力量参与党群服务中心运营,构建了“一主体、一办法、一机制、一品牌”“四个一”运营体系,推出一批公益、低偿、优质的服务项目,打造了一批“示范+特色”党群服务中心,受到群众喜爱。
项目创新点
1.突出服务“公益性”,创新运营模式优选运营主体
组织街道社区立足辖区群众需求、突出“红色阵地”属性,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党群服务中心运营。街道社区大胆探索、创新实践,形成3种运营模式。一是平台化运营模式,遴选一家专业水平高、具有平台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突出的运营主体,负责承接场地管理、项目引入、服务保障等工作。该模式具有专业性强、统筹管理方便、服务项目更成体系的优势。如,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引入中社通公司,企业自带装修、自带设备、自带团队,打造智慧钢琴、智慧艾灸房等兼具公益性、专业性的服务项目。二是项目化运营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引入不同项目,由不同的社会主体负责运营。该模式具有能精准对接居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的优势。如,莲花街道莲花北社区统筹引入公益健身房、临时托育等项目。三是多元化运营模式,街道社区联合社会力量,探索“荣誉冠名”“爱心捐赠”“居民自筹”“公益体验”等多种合作方式。该模式具有形式灵活多样,能更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优势。如,梅林街道梅林一村社区与加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冠名捐赠方式打造“拾光自习室”。
2.推动运营“规范化”,统筹制定完善管理办法
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梳理共性问题、提炼实践经验,及时转化为制度机制,初步形成一套“1+10+N”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管理规范。“1”即一个区级管理办法,聚焦运营主体遴选、项目运营管理、品牌创建推广、运营机制构建等核心要素,明确服务项目准入、运营、反哺、评价、退出等全流程管理制度;“10”即十个街道实施细则,各街道结合辖区特点和运营实际,在区级管理办法的原则框架下,具体细化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N”即一系列配套指引,针对试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共性问题,制定负面清单、合同模板、舆情回复等一系列配套指引文件。
3.确保发展“可持续”,立体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着眼常态长效,构建形成一体化运营服务保障机制。一是建立意见征集机制,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意见箱,在党员服务市集设置专门摊位,广泛听取群众对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意见,及时改进运营方式。二是建立居民监督机制,社区建立由“两代表一委员”、居民群众代表组成的居民议事团,对新引进项目和运营主体开展问需论证,对收费项目开展听证咨询,全方位进行监督评价。三是建立管理考评机制,对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每周调度、按月推进、季度小结、年度考评,严格保障运营质效。探索建立运营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人气指数、服务效能、群众满意度等指标,作为选择运营主体、续签合同的重要参考。四是风险防范机制,组织政法委、市场监管、司法局等多部门成立风险防范小组,指导街道社区制定消费纠纷、劳资纠纷、安全风险等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确保各服务项目长期稳定运营。
4.实现阵地“聚人气”,区街联动打造品牌矩阵
紧盯群众“需求点”“兴奋点”,持续创新党群服务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推出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群众喜爱的社会化运营典型,形成服务品牌矩阵。打造区级品牌“幸福+”系列,全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服务”“公益+运营”项目统一以“幸福+”形象标识为前缀,形成具有辨识度、彰显福田特色的区级品牌。推动街道社区服务品牌“百花齐放”,结合辖区文化特色、区位特点等,谋划“拳头”项目,培育特色服务品牌。如,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引入市科学馆人气项目“易趣机器人”,预约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南园街道锦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培育“初心咖啡”品牌,在大众点评长期居“华强南咖啡厅口味榜”第一名。
项目取得的成果
实施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改革以来,党群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一看就爱、一爱就来、一来再来、一传千里”,群众“愿来爱来常来”的愿景更加清晰。
1.服务理念实现升级革新
通过开展“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改革,全区10个街道92个社区在服务群众工作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现以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理念改革“小切口”推动基层治理“大变化”,从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实地评估的情况看,居民群众满意度从90%提升到98%,绘就党群服务中心“百花齐放”、社区治理欣欣向荣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2.社区服务项目更加丰富
目前全区已有80个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改革,社会化运营项目从0个增加至228个,包括助老服务、青年夜校、幼儿托育、学习培训、文化关怀、助企惠企等,项目内容贴近群众需求、覆盖老中青幼全龄段,一大批公益、低偿的服务项目更好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生活文化需求。
3.服务阵地人气更旺更足
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改革以来,带动全区党群服务中心月均服务活动场次从3000场增至6613场、月人流量从75万人次增至182万人次,实现服务活动场次、阵地人流量双提升。
4.社区“造血”功能深度激活
通过引入多元社会主体入驻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化运营,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带动51个社区成立公益基金并募资803万元,撬动社会资金超1000万元直接投入社区治理和服务,有效激活多元共治“一池春水”,大大减轻基层治理财政负担。
5.服务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区街联动打造品牌矩阵,形成区级品牌“幸福+”系列,以及茶咖轻食、幼儿托育、运动健身、技能培训等各个领域的街社子品牌,累计举办品牌活动170余次,活动吸引8000余人次参与。相关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广东党建》《南方日报》《深圳晚报》等党报党刊刊登宣传,吸引如深圳市光明区、盐田区、罗湖区,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区,江门市江海区、济南市莱芜区等各地区主动到福田区交流学习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