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委市级机关工委紧扣职能定位,坚持“把发展难题作为党建课题”,找准机关党建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先后出台市级机关党组织服务产业链发展多个配套文件,凝聚起产业链联动、创新、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构建“一链条一特色、一链条一品牌”工作格局,将机关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的人才优势、创新态势、发展胜势。
组织堡垒“聚能”,助推产业链再突破
海棠讲坛书记说——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交流论坛
今年3月,围绕苏州市委明确的25个产业链细分领域建设方向,市级机关工委第一时间指导成立纳米新材料、智能车联网、人工智能等25个产业链功能型党委,9172家企业、3040个党组织、40000余名党员融“产”入“群”。10个县级市(区)聚焦主导产业,同步组建产业链党委96个,共同做大产业链“朋友圈”。
依托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11个牵头部门,融合机关、协会、企业、研发机构等多方力量,打造翔实数据库,形成《苏州产业链党委汇集》,明确各牵头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党委书记,各业务处室、协会或骨干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副书记、委员,全方位构建“产业链党委、企业党支部、车间党小组”组织覆盖体系。
协同联动“赋能”,助跑产业融合再升级
市级机关工委联合市委两新工委、市集群办指导成立25个产业链功能型党委
一是畅通产业链党建运行机制。建立工委指导协调、牵头单位统筹抓总、相关单位一体推进的“1+1+X”党建工作机制,完善产业链党委工作调度、月度调研、活动轮值、重点项目、问题帮办等5项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每季度召开产业链党委会议,推动涉企机关党组织定期开展“企业需求分析会”“政策供给研讨会”“科技发展观摩会” “数字经济课”为主要内容的“新三会一课”,协调相关企业经常性开办产业论坛、项目洽谈会、投资对接等活动,有序增进链上企业良性交流。
二是构建产业链党建工作闭环。探索职能部门牵引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载体党委整合型、行业协会串联型、科研院所主导型等五种共建模式,以党建“内链”驱动产业“外链”一体运转。以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开展产业链党委“百千万”走访调研活动,推动市级机关、县级市(区)组建百个行动支部、组织千名党员业务骨干走访服务万家产业链企业,收集企业意见诉求。通过“苏商通”、12345“一企来”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将企业痛点堵点问题实时反馈并交办,形成“企业点单、产业链党委派单、部门接单”工作闭环。
三是强化产业链党建区域联动。深化机关党建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跨业务联动,推动开展全省首个“大院大所”党建联建,以组织联动融合在苏35家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禀赋,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会同相城区委组织部确定“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相关立法”等6个党建课题,协调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7个部门协同攻关,目前已立法实施,推动了行业标准制定、填补地方产业条例空白。推动全市158个机关党组织资源、力量、服务“三下沉”,与10个县市区深度对接,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吴江汾湖功能区、吴中区环太湖科创圈、太仓市港产城一体化和姑苏区名城保护等重点任务高质量推进。
做优服务“释能”,助力产业生态再优化
市区两级机关与落地单位签订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党建课题指导结对认领书,共同推进六方面瓶颈问题
一是梳理服务清单。形成“产业缺什么”“我们有什么”“工作做什么”三张清单,梳理38个涉企部门130多项服务资源,完善产业链党建相关政策举措75项,推动需求有效对接、资源有效统筹、项目有效落地。
二是优化服务内容。以融合发展“书记项目”为抓手,围绕“保产业链供应链”“融资授信”“暖商护商”等内容,推动开展20项融合发展先锋行动,出台“党建惠企”60项专项政策,惠企助企5600多家。
三是打造服务品牌。创新建立68个“企业驿家”党建站点,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不见面审批、红色帮代办等服务举措160余项,实现逐个服务为整链推动。推行向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派驻首席服务专员制度,建立互动交流学习、驻企专员培育、难点问题会商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