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小东参加《民心桥》节目市民诉求的落实情况
问题一:有关部门是否会对培训机构的老师进行背景调查?
市检察院与市教育局会签了《关于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与定期查询违法犯罪记录制度》,在全市全覆盖开展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违法犯罪记录查询。截至目前,开展查询24万余人次,查出的猥亵、吸毒、卖淫嫖娼等违法记录人员全都依法监督处理。有犯罪前科或违法犯罪记录的老师,不仅不能聘用并任教,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继续从事该行业。此外,如果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明确规定了终身不得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
问题二:在很多公共场合遇到熊孩子,想知道有没有法律层面上要求家长对孩子好好管教。
《未保法》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预防犯罪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树立优良家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发现未成年人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教育、引导和劝诫,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监护职责。2022年1月1日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是落实家长家庭教育的专门法律。市检察院与市妇联、关工委联合印发《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办法》,针对涉案、失管、预防等不同的家庭保护需求,分级分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问题三:有没有相关针对校园霸凌的管理办法。
对于校园欺凌,我们认为早期预防是关键,不要等到事情发生、恶化了再去处理,而且要根据不同级别进行分级处理。如果确实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须及时制止,事后还需要有专业人士对被欺凌人及其家庭予以安抚以及进行心理层面的修复。我们检察机关会经常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活动,组织检察官走进学校开展普法讲座,或者邀请孩子们来到检察院参观座谈,通过案例和法律,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拒绝校园暴力,以及如何对校园暴力说“不”,将“拒绝校园暴力”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
问题四:孩子没有经过家长同意在外住酒店,如果发生意外,酒店方是否有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两询问一报告”制度,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或者接待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入住时,应当询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入住人员的身份关系等有关情况;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及时联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违反上述规定,由市场监督管理、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吊销相关许可证,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问题五:有时候看到孩子被虐待的新闻,想知道有没有相关规定对医生要求遇到这种情况必须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强制报告制度,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公权力的各类组织及法律规定的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医院、学校、校外托管培训机构、宾馆旅店),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
问题六:我家小孩在微信小程序里玩游戏,充了很多钱,怎么办呢?
从民事法律角度,此类行为的处理与未成年人的年龄、充值金额大小等情节有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不满8周岁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已满8岁不满18周岁的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由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但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年满18周岁,或年满16周岁以自己劳动为独立生活来源的,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如果孩子不满八岁充值游戏,或8~16岁之间充值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的金额款项,监护人可以请求返还。同时,司法实践中还需要负举证责任,比如账户是孩子在使用、款项是孩子充值且未经过家长允许等等。至于多少金额是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可参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通过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消费者请求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支持。基于以上法律规定,如家长发现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费问题,家长可向游戏平台提交确为未成年人消费的相关资料或证据,申请退费。
问题七:有时会在微信视频里看到未成年人被欺负的视频,不知道公安机关是否已经处理,是否要举报?如何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可将拟举报的视频内容保存作为证据,并通过检察机关的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留言举报。
问题八:如果我的小孩被别的孩子欺负了,作为家长怎么去应对和处理?
第一,保持冷静、克制,千万不要去报复、以暴制暴,不要责骂孩子,安抚孩子情绪,做孩子的坚强后盾,给孩子树立理性、依法解决矛盾的榜样。第二,仔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做好证据收集、固定工作(伤情、旁观者、监控),及时向学校报告,尊重学校的处理程序,若对认定或处理结果不满的,依法依规提起申诉,认为涉及违法犯罪的也可向公安机关报警。第三,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寻求专业力量干预,注重心理辅导,杜绝下一次欺凌才是关键。
问题九: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哪些范围?
检察机关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有特定范围,主要包括涉罪未成年人的精准帮教,涉案未成年人的精准救助等,未成年人的保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共同发力,希望通过检察机关的引导作用,能让有关部门、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力量都行动起来,综合施治,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