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单位:深圳市气象局直属机关党委
项目名称:“三联促三动”打造百万点赞“预报+科普”服务新模式
项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如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让天气预报预警真正“收得到、看得懂、用得上”,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重要作用,是摆在气象部门面前的难题。
市气象局党组坚持人民至上,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预报科普资源整合难、解读创作难、信息传播难、百姓看懂难的四大难题,以党组织联学联建联创促进气象业务主动互动联动(简称“三联促三动”)的党建机制为抓手,大力推动党建业务共融共促,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服务载体,以短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加强科普力量整合,全新打造了“预报+科普”公众气象服务新模式。让气象信息真正“收得到、看得懂、用得上”,获得网民百万播放和点赞。真正提升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助力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项目主要做法
1.“拼多多”建立党建引领联学会商机制,化解服务资源整合难题
针对科普资源题材零散、内容零碎及信息发布不规范等问题,市气象局党组整合大预报服务平台,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观象台、预报处、减灾处等业务支部联合建立党建引领联学会商机制,针对每次暴雨、台风等重大天气过程,开展多轮跨部门会商,整合监测、预报和服务资源。观测部门整理实况数据、减灾部门搜集历史灾情、气候部门分析气候背景、预报部门负责预报和风险研判,以“拼多多”的方式汇集数据和素材,作为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的基础,全力保障气象服务产品这道菜食材配料新鲜和内容丰富。
2.“中央厨房”强化各党支部联创机制,化解科普解读创作难题
针对解读创作难、术语晦涩和过程复杂的难题,以组建“中央厨房”的方式,发挥各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因“需”而联、顺“势”而动。一是局党组成员坐镇指挥,主导科普方向和选题,参与重要文案创作,把控服务内容和产品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二是各党支部通力配合,快速组建作品策划团队,预报处党支部提供首席和专家,观象台服务首席、气象主播、视频导播等多方力量联合,共同激发创作灵感;三是对外协调组建科普联盟,联合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官微粉丝和爱好者联创,集思广益创造精品科普。团队成员因天而动分工配合,极大提升了制作质量和效率。“拼多多”整合的海量数据,通过“中央厨房”的联动创作,快速形成了一道道应天气和时令、市民“喜欢看,看得懂,用得着”的作品。如爆火视频《审完了,起风不是台风干的》和《台风‘小犬’明天就走》等,从剧本构思到制作完成都仅用一个半小时,可谓“快手”。
3.“顺丰速递”党政媒体与地方媒体联动联防,化解预警传播发布效率难题
为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便捷化、个性化和准确性的需求,实现灾害天气的“顺丰速递”和有效应对,市气象局党组与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党政媒体、社会媒体紧密联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联动+互联网传播”的融媒体矩阵。一是通过三大“和声团”实现全渠道发布。与深圳发布、i深圳、深圳应急管理等建立政务和声团;与市属主流媒体、深圳广电、深圳报业集团等建立地方媒体和声团;与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社等建立央媒和声团,以“深圳天气”递进发,政务和地方媒体同步转,央媒和省级媒体协同跟的模式,实现传统与新媒体全渠道发布。二是深入党员社区,预警信息直通基层社区。通过网格平台为2万余名网格员提供“0”时差的预报预警信息,网格员迅速向群众推送,协助抢险救灾和安全隐患排查;三是突发事件预警短信平台实现秒级靶向发布。每秒8500条的预警信息发送,2小时内覆盖全市2400万用户,具备“靶向准、速度快、覆盖全”特点;四是预警铃直通家长和学生。全市200多万学生及家长通过“预警铃”定制预警信息,及时获取台风暴雨预警提示,做好出行安排。
4.“大众点评”以回应人民诉求为中心,化解服务满意度难题
市气象局党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建立“大众点评”反馈机制,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网站和12345等渠道,及时与公众互动,获取反馈意见,积极回应诉求,优化科普选题,改进表达形式,创新了四类科普:面对面科普,通过12345、两微一端等渠道获取市民对气象服务反馈意见,直接与市民面对面互动和科普;图解类科普,不同阶段策划不同的漫画图说类科普内容;首席讲科普,由预报和服务首席出镜讲解科普;演绎类科普,气象主播与预报首席将专业的气象术语用趣味化的场景来演绎。如为让市民看懂台风预报和影响,气象主播、预报首席和服务首席齐上阵,不仅从历史相似台风案例来全景式解读及展现台风影响,还从台风灾害风险及防范等方面用趣味化的场景来演绎,使作品更通俗更风趣更易懂。
项目创新点
1.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三联促三动”机制切实将市气象局“三联”的凝聚力、组织力转化为“三动”的战斗力、执行力,通过跨系统联动探索气象服务民生实事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拓展气象“为群众办实事”渠道,做好“气象+”赋能文章,发挥好气象工作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当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运行的“润滑剂”、生态建设的“永动机”。
2.创新科普服务模式
全新打造的“预报+科普”公众气象服务新模式,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强化服务策划、开展协同联创和加大服务覆盖面等措施,将严谨的气象预报与生动的科普解读相结合,场景化演绎,趣味性强,实现了气象科普的专业性、权威性和故事性,建立“政务、本地、央媒”三大预警发布和声团,让气象信息真正“收得到、看得懂、用得上”,提升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获得网民百万播放和点赞,在助力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项目取得的成果
“深圳天气”多次获得中国气象局、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在全市防御暴雨调度会上,市领导对气象服务做出“气象局和媒体等第一时间把情况告诉群众,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做好自我防护,这个非常重要!”的高度认可。
“深圳天气”深受市民喜爱,公众气象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至2023年,已连续十年获得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和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双第一”;打造的花式天气播报爆款短视频,获中央电视台、澎湃新闻、中央气象台等官方媒体点名表扬;新华网、人民网先后报道“深圳天气百万播放量是怎样炼成的”在全国自媒体平台广泛转发及网民点赞;仅2023年,“深圳天气”融媒体矩阵全网关注度累计超30亿人次;多次获得省、市级“最具影响力公众号”;在应对2023年“9.7极端特大暴雨”、台风“苏拉”重大天气过程中为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深圳天气”品牌享誉行业内外,是气象行业服务标杆。“深圳天气”微博连续8年在新浪榜单上蝉联全国气象行业榜首;在2023年度深圳政务新媒体排名中有3次位列榜首;联合推出的气象天文科普日播电视节目“谈天说地”,原创科普视频1500余期,先后获得深圳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百佳市民满意项目”等奖项,“学习强国”收录500期,“学习强安”和“i深圳”完整收录,南方科技大学引进教学;2023年度“深圳天气”是唯一个微博、微信和抖音三平台均入围中国气象年度十佳的气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