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深圳机关党建 > 统战群团
【“尖兵杯”工作创新大赛优秀案例㉗】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三引领三转变)打造深港深度融合示范街区
时间:2025-03-28 15:59:04 信息来源:深圳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参赛单位 

  深圳市盐田区中英街管理局党委


  项目名称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三引领三转变)打造深港深度融合示范街区


  项目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中英街地处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北部的交界,左边是深圳,右边是香港,是中国唯一一条“一街两制”的街道,肩负着深港融合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出境日趋便利,中英街“硬件老旧、业态低端、政策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擦亮中英街的金字招牌,中英街管理局党委围绕国家、省市中心大局,抢抓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连接深港两地的“火车头”为精神象征,以党建引领、建强组织、多元共治为手段,打造“火车头”党建特色品牌,实现“车头领方向、节节有动力、全列都跟进”,推动党建工作与中英街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助推百年老街蝶变升级,探索构建深港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无界”街区,为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贡献中英街力量。相关经验做法获中央相关部委高度肯定,香港大公报连续11天专题报道中英街改造提升成果及深港未来发展建议。


  项目主要做法

  1.组织引领,实现党建业务工作从“两张皮”向“一股绳”转变

  一是组织为基。充分发挥中英街大党委作用,联合辖区海关、边检、武警十三中队、东和小学、博物馆等单位建好建强“1+N”个中英街党建微阵地,建立同源广场、文化墙、警世钟、“1+N”博物馆等历史性纪念性公共空间,串联辖区红色文化点位,构建辖区党建资源共享格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二是共治为核。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联手港方部门建立主街常态化共商共建共治机制,合力整治“涉港纠纷维权难、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等沉疴顽疾;联合海关建立物资备案查验机制,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惩治震慑、刚性约束;联合海关、缉私、边检、市场监管等部门党组织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打击走私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共建为愿。全面加强与香港各界的对接沟通,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港方各级议员、社团等多渠道不断传播中英街改造提升愿景,香港保安局、文体局等政府部门多次来街区实地考察,深港双方不断形成心齐气顺、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2.组织引领,实现党员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一是启动一期开街“快进键”。面对开街项目复杂、人手不足等困难,全体党员干部一户一策谈统租、对商户做好保姆式服务、对工程建设进行清单式+销号式管理模式,“直通山海、鱼骨相连”原汁原味的港式风情街区如期精彩亮相。二是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为破除街区业态低端、品类单一,消费人群老龄化等障碍,中英街党委勇于解放思想,全面布局免税购物、地道港味、特色餐饮、跨境电商等多元消费新业态。创新推动开皇榴莲项目、丰天全球购等企业实现“线下体验、线上选购、综保区发货”的模式,形成跨境零售新模式。三是甘作政民关系“连心桥”。中英街改造提升工程需要对辖区核心地段物业进行统一租赁,面对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多元的利益诉求,党员干部带头攻坚、包干到户、深入群众、精准施策,在高质量完成物业统租清租的同时,妥善保障了业主、商户的长远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3.示范引领,实现党员服务从“间歇式”向“长效化”转变

  一是“巷长治巷”。统筹辖区党组织、老年协会、同乡会、乡事会等各方力量,在深港居民中挖掘培育“巷长”,搭建深港居民议事厅、深港事务人民调解工作室等议事共建平台,对项目建设建言献策,积极解决施工噪音、进出关拥堵等民生问题和矛盾纠纷,有效凝聚民心、汇聚民智。成立深港企业志愿服务队,引导4190人次志愿者深度参与街区管理、服务工作。二是“街区丈量”。建立精细化党建网格包干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党建+警格+网格+社工”基层服务模式,“每周三群众来访接待日”“街区丈量行”“夕阳红”等暖心行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朋友、拉家常,着力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做到“人人事事有人管”,形成发展成果共享的良好氛围。三是“统管共治”。引入专业公司推进中英街“大物业”全域一站式管家服务模式,实现管理全覆盖、服务无死角,人财物更集约、管理服务更高效。


  项目创新点

  1.体制创新,从组织体系上解决深港合作难题

  一是立法先行,高位推动中英街管理模式改革。积极推动中英街管理模式改革纳入第二批综合改革授权事项清单,并积极对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中央部委,就改革的相关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大力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管理条例》修订工作,为管理模式改革落地提供配套立法工作保障。二是纵横联动,打通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壁垒。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联手港方部门建立主街常态化共商共建共治机制,联合海关建立物资备案查验机制,联合海关、缉私、边检、市场监管等部门党组织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形成协同共治的治理体制。

  2.机制创新,从资源力量整合上破解社会融合难题

  一是服务整合,积极探索深港居民在深的“市民待遇”。会同香港同乡会等组织,开展辖区香港居民交流会,积极探索在中英街辖区内为香港居民提供教育均等同权、人才交流合作、加强医疗卫生协作、共享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福利互通的“盐田待遇”工作思路和实施路径,打造公共服务优质、社会安定和谐、文化繁荣发展的高品质深港生活圈,打造深港合作示范区。二是文化融合,以人文共建促进人心相通。会同港方政府和民间组织,探索挖掘中英街“一街两制”特色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路,挖掘探索中英街天后宝诞、鱼灯舞等非遗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创新推出深港两侧商贸文旅业态布局与合作思路,推动更多元化、深层次的社会多元文化融合,以人文交融促人心相通,筑牢深港共同精神家园。

  3.路径创新,从政府市场联动上破解服务提质难题

  创新引入专业公司推进中英街“大物业”全域一站式管家服务新模式,力破街区存在的管理服务零散、服务模式传统、服务力量不足等种种治理困境,以党建引领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充分整合,实现管理全覆盖、服务无死角,人财物更集约、管理服务更高效,以高质量服务凝聚起深港居民人心,打造街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贡献中英街基层治理样板。


  项目取得的成果

  1.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助推百年老街蝶变升级。中英街首开街区惊艳亮相,因地制宜引进GOAT、香港麦奀记等12个香港本土老字号及国内外知名特色零售品牌,今年以来中英街游客量达280.94万人,同比增长94.3%,餐饮业、零售业营业额同比上涨8-10倍。

  2.深港居民向心力不断增强,助推深港深度融合。深港合作共同建设中英街的共识不断凝聚,沙头角口岸重建、共建深港东部生态走廊等具体工作被写入了特首施政报告。2023年2月27日,“对接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专班”第一次会议专项研究了沙头角合作区相关事项。中英街改造提升项目推进如火如荼,先后完成了中英街实现游客通关时间延长至22:00、桥头街首开街区焕新亮相、物业统租清租等深港居民急难愁盼的大事要事,街区联合执法有力有效,港人港企参与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加,港方政府在多个报告、多次讲话中提及要与深方加强联动,深港双方不断形成心齐气顺、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3.影响力不断扩大,相关经验获多部委高度肯定。中英街经验做法获中央、香港、省市相关部门高度肯定,国务院参事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个国家部委多次前往中英街考察调研,市委主要领导亲临中英街调研指导,对相关工作给予高度肯定。香港保安局、发展局、运输及物流局、北部都会区筹备办公室、香港中联办等政府部门,以及香港立法会多位议员和乡事委员会等组织多次来街区实地考察,对合作区建设表示大力支持。影响力持续扩大,央视、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对中英街首开街区经验做法报道超500余次,香港大公报连续11天专题报道中英街改造提升成果及深港未来发展建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