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深圳尖兵 > 统战群团
【“尖兵杯”工作创新大赛优秀案例㊳】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推动“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改革
时间:2025-06-11 16:31:46 信息来源:深圳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参赛单位

  深圳市龙华区委政法委党支部


  项目名称

  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推动“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改革


  项目背景

  从上级精神来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元解纷工作,在2019年就提出“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2023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并于10月8日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矛盾风险的动态感知、精准分析,提高预测预警预防风险的能力。


  从龙华实际来看。龙华区现有69个社区、110个居委会、379个城中村、194个花园小区、670个工业园区、347所校园、35个大型商超,整体呈现出产居混杂、业态交织的现象,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随着经济新观念、新产业、新业态、新群体、新模式的涌现,矛盾纠纷呈现出矛盾关系复杂化、风险传播网络化、社会情绪敏感化、利益博弈群体化的新情况。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单打独斗式的调解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力量,构建大调解格局。


  从前期探索来看。2022年6月,龙华区主动请缨,申请作为“深平安”综合试点建设区。龙华区人民法院打造“融贯式”诉源治理机制,获评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龙华区司法局行政调解与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工作经验获全市推广。依托@龙华—民意速办系统,龙华区人民法院建设了诉源调解案件分拨应用,龙华区司法局建设了行政调解案件分拨应用。


  项目主要做法

  1.理顺解纷机制,确保调解案件“统得起”

  一是快速成立多调联动机构。2022年10月,成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安建设中心,深度整合综治、网格、数字治理资源,聚合公检法司基层法治力量,实行人员“常驻、轮驻、随驻”和部门“平台发令,部门响应”模式,实现群众诉求服务、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实体化运营、专班化运作。2023年10月,增设龙华区调解院,专责统筹、协调、监督全区多调联动工作,重点督办、提级管理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二是建立健全多调联动制度。制定《龙华区多调联动精智解纷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打造一个“数字大脑”、建设一个调解中枢、发挥一个平台作用、建立一套运行机制,全面统筹联动各种主体和各类资源。出台《龙华区“精智解纷”系统管理办法》,推进各类调解案件多渠道接入、区统一分拨、标准化处置、全周期管理等程序规范运作。三是精准打通多调联动堵点。逐一梳理、对接15项民事诉讼立案分类和18项调解纠纷分类,形成《龙华区法院诉源调解案件流转清单》,有力破解诉源案件和人民调解案件难以衔接的难题。明确街道、社区人民调解案件流转至行政调解和行专调解的案由和条件,形成《龙华区调解院案件分类分级清单》,有效解决多调办理时限、办理标准不一致的问题。2023年,诉至法院的案件共有5114宗向社区人民调解、行专调解流转,诉源案件调解成功率提升20.27%。


  2.创新解纷平台,确保调解案件“分得出”

  一是矛盾纠纷全量归集。对接“深平安”社会治理平台,横向打通“智慧法院”“智慧司法”“智慧人资”“@龙华—民意速办”等归口不一的业务系统,搭建综合纳管的“精智解纷智慧系统”。纵向联通三级平安建设中心受理案件,将条块上的矛盾纠纷案件一口归并,成功串联190个调解组织,形成大调解数据库,实现案事件全量归集。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实时抓取敏感、高频事件,智能生成预警信号、工作提醒,最大限度防止问题升级。二是一般案件就地化解。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平安建设中心实体进驻的调解员专业作用,坚持“首接首办”原则,实行案件受理即时开展调解,或通过“精智解纷智慧系统”联系街道、社区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实现就地化解矛盾,一般案件97%化解在街道、社区。三是特定案件有序流转。对诉至法院的一般民商事案件,通过“精智解纷智慧系统”可一键流转至指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实现民事诉讼案件调解程序前置。对专业性强、重大复杂且与行政机关业务密切相关的案件,该系统按规定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调解令”,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指派专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流转案件处理结果的平均回传时间降至7天,仅为法定办理期限的1/4。


  3.强化解纷队伍,确保调解案件“接得住”

  不断优化多元调解主体,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形成全覆盖的调解网络。一是人民调解增员扩面。建立由200名网格员和楼栋长组成的网格调解员队伍,推动“身边人化解身边事”。截至目前,化解矛盾纠纷661宗。二是行政调解落实落细。推动成立36个行政调解组织,分批发布行政调解事项清单75项,指导行政调解组织依法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全市行政调解工作现场会去年在龙华召开。三是行专调解精准有力。发挥劳资、商事、婚姻家事等特定行业领域的调解组织作用,建立园区、物业等特色调解工作站17个,2023年以来成功调解矛盾纠纷976宗。


  4.注重赋能指导,确保调解案件“调得好”

  通过数字赋能、司法赋强、专家赋智、精准考核等多种方式,提高基层调解员业务能力,全面提升调解工作质效。一是数字赋能提升调解效率。系统化梳理线下调解业务,实现调解文书电子化,减轻调解员档案负担。通过大数据分析、调解知识库等功能,智能形成调解建议,指导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二是司法赋强提升调解效力。引导当事双方通过移动“微法院”进行线上司法确认,打破调解时空限制,司法确认办理时长由半天缩短至1小时。截至目前,办理司法确认420宗,均顺利履行到位。三是专家赋智提升调解水平。建立法官挂点社区、调解专家库、共享特邀调解员等机制,实现专家资源下沉。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法官、专家进社区等活动107场,协助化解重大矛盾纠纷93宗。四是精准考核提升调解实效。通过打通法院系统与区块数据智能底板,将诉讼案件撒点入格,率先实现“万人成讼率”考核精确到社区、园区,推动各街道创建“无讼社区”“无讼园区”。截至目前,成功创建6个“无讼社区”“无讼数字园区”。


  项目创新点

  1.系统贯通实现智慧感知

  借助“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改革,贯通了法院、民意速办等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在平台有序流转,从而第一时间感知矛盾、化解矛盾。同时,诉源案件通过平台向人民调解流转,有效推进诉源治理。


  2.平台发令促进多调联动

  基层通过精智解纷系统可汇聚业务部门、调解组织、人民法院等多方力量,实现力量下沉至基层,联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3.综合赋能提升调解质效

  通过系统为基层提供了专家库、案例库,为基层调解疑难案件提供相应的案例支持和专家辅助,进而提升基层调解效能。此外,系统还实现了线上司法确认、公证确认等,从而助力基层调解、执行一步到位。


  项目取得的成果

  1.工作成效

  改革以来,成功调处化解矛盾纠纷2.1万宗,调解成功数同比增加93.4%;2023年全区万人成讼率仅0.54%,为全市最低。


  2.领导批示

  2023年12月8日,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好做法积极推广”。


  3.表扬表彰

  2023年11月3日,“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104个“枫桥式工作法”,龙华区委政法委荣获中央政法委颁发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荣誉称号,单位代表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2024年1月,荣获深圳体制改革研究会颁发的“2023年度深圳基层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典型案例”。2024年1月13日,荣获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颁发的“深圳城市治理优秀案例”。2024年4月22日,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央政法委、中央组织部举办的全国街道(镇)政法委员培训班上作案例教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