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深圳尖兵 > 专题专栏 > 民心桥 > 节目列表
第986期
时间:2024-11-07 10:57:08 信息来源:深圳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2012



梅林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汉伟参加《民心桥》系列特别节目对市民诉求的落实情况


梅林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汉伟参加《民心桥》系列特别节目.jpg


问题一:梅林街道周末有什么推荐可以踏青游玩的地方吗?

梅林街道地处中心城区制高点,城市坐标的圆心,三山环抱,三水辉映,也是全球超大城市中唯一一个在中心城区有如此优越的生态环境的街区。梅林有五张名片:山水韵、文艺范、烟火味、科创风、地域情。

梅林之美,始于她的山水。梅林山、银湖山、塘朗山三山环抱,梅林水库、莲塘尾水库、禾镰坑水库三水辉映;梅林是“福水之源”,福田河、新洲河、凤塘河等福田区三条主要河流都发源于此。树涵养水,水生万物,梅林山的潺潺流水,汇聚成几条弯弯的小河,灵动福田,福泽鹏城。梅林有720种植物,包括一级保护濒危植物仙湖苏铁,占全球7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梅林有159种动物,其中有14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野猪成群,豹猫频现。梅林山郊野径也饶有别致,如果您从二线公路的3号登山口上去,在半小时之内的路程都是一路潺潺流水,一路天然石阶,一路藤蔓交错,仿佛走进了热带雨林。

梅林之美,源于她的文化。红色文化有革命烈士陵园、党史馆、方志馆,梅林还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途经地和落脚点;宗教文化有全市唯一的清真寺、基督教深圳堂、三圣宫,现代艺术文化有深圳歌舞剧院、福田美术馆、郎朗音乐世界。

梅林之美,不得不说说她的烟火味。2024年大众点评必吃榜,深圳共有79家餐厅上榜,深圳总共有78个街镇,平均每个街道1家,我们独占11家,位列全国商圈第三。


问题二:听说现在梅林街道在开展招商工作,能介绍一下目前的产业发展情况吗?

30多年前,福田区承载着建设深圳“城市新中心”的使命,开启了“初次创业”,彼时的梅林街道作为“三来一补”时期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集聚着深华科技园、多丽工业区、成丰电子厂等重点工业园区,为福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3年8月,福田迈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梅林街道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以再出发的闯劲、拼劲、干劲,推动辖区定位“再升级”、功能“再转型”。

何以二次创业?在梅林是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有机遇的。梅林街道是福田区北大门,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北环大道等“黄金通道”穿境而过,10分钟通口岸,30分钟到机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梅林街道在近几年来大力发展经济,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合招商、重点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优质合作伙伴和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作用,构建了全长4公里的“1+5+N”产业体系,即1个两千亿级产业园区(新一代产业园)、5个五百亿级产业园区(万科创智云中心、华强科创广场、中粮大悦广场、国际金融科技城、恒利科创广场【信利康】)和卓越城、A Pak数字艺术公园等N个特色产业园,辖区经济土壤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为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动能。

其中,新一代产业园是深圳单位产值最高、人才密度最大、研发成果最密集的园区。7月中旬,由深圳新一代产业园申报的福田区5G信息技术应用产业集群成功上榜2024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成为福田区首个获评的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下旬,新一代产业园又入选深圳市首批、福田区首个“深圳市软件名园”。而华强科创广场、中粮大悦广场、恒利科创广场三个连片园区,是深圳中心城区体量最大、容积率最低、交通最便利、商住配套最齐全的园区,华强科创广场还是全市首批、福田唯一的一个低空经济生态融合产业园。

省市荣誉接踵而至不是偶然。这些其实都离不开街道对辖区经济发展的深度全域布局和精准招商引资策略。近年来,我们锚定“数字智谷”定位,善用绿美资源、活用美食资源、巧用地缘资源、深挖文化资源、整合行政资源,构建起街道级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梅林特色的数字产业生态。

随着片区的快速发展,新入驻企业在梅林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也同样得到茁壮成长。像某知名芯片企业刚入驻新一代产业园时仅有100余名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现已有1100多名员工,五年来产值增长60倍,被认定为半导体行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截至目前,梅林街道集聚了上市公司20家、国高企业222家、总部企业33家、战略性新兴企业1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家、省级专精特新13家、市专精特新65家,5G、芯片、半导体、智能制造等相专精特新“小巨人”而且,发展势头很好,20家上市公司中有11家是2023年以后落地新增的。


问题三:能介绍一下梅林街道周围的美食商圈吗?

在梅林街道,“美食荟萃”已经成为优质营商环境的新标签,美食遍地的背后是浓厚的生活气息,宜业更宜居成为企业家和企业人才来到梅林、留在梅林的理由。作为闻名深圳的老商业城区,梅林街道烟火气息浓厚,地域品牌鲜明,辖区分布有49个民族、近7000名少数民族同胞,极具浓厚地域美食文化特色,自然形成了横贯街道东西的四大美食商圈、13条美食街、1300多家店铺,有各色餐饮企业893家,汇聚了八大菜系、几十种地方特色菜。其中被评为2024年度必吃榜餐厅就有11家(深圳共有79家上榜),位列全国商圈第三。土鸡火锅、广式烧鹅、客家菜馆,各式撩人胃口的美味小吃,不论是老字号还是新晋网红店,梅林应有尽有。除了天南地北的美食,现在年轻人最崇尚的“早C晚A”生活,梅林也能够一站式的满足你。梅林有超40家咖啡店铺,住在梅林,天天打卡一家店,能够一个月也不重样。近期被网友选为“最舒服的社区咖啡店”Cc’s西西什咖啡也在梅林开业,欢迎大家前来拍照打卡。


问题四:想去A PAR看看,能介绍一下这个建筑吗?

这里原是20世纪90年代的成丰电子厂旧址,直到2023年这里才摇身一变成为梅林街道的潮流文化地标。随着情绪价值、体验经济和意义消费成为一种风尚,我们着力发掘文化创意产业增量,借助高端科研和创新金融、创意文化、优质生活资源集聚优势,打造了一个以科技及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国际化高端科技及创意产业集聚区。在A PARK数字艺术公园,国际钢琴大师与旧厂房的邂逅,打造了深圳首家既有烟火味,又有文艺范的最潮商圈。在这里,看到的是深圳天选打工人久违的悠闲与浪漫、时尚与潮趣。这里拥有全市唯一一家郎朗音乐世界,走进A Park公园,时不时就能邂逅一场专业水准的钢琴音乐演出,它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之一”。来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时空的穿越,精神的疗愈,在黑胶咖啡中品出生命的真味!


问题五:现在移动商贩特别多,街道有好的处理方式吗?

根据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我们希望有序发展路边经济,给予民生满足、市场发育更多包容、呵护的空间,所以在一些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地方,如一些商圈红线范围内,城管局有备案的商圈内,是允许外摆的。但在梅林街道的部分区域,食街紧邻居民区,临街住户约670户,该食街共有餐饮店7家,商铺为招揽客人,经常在餐厅内尚未满座情况下在人行道外摆餐桌,挤占行人通行空间,每日经营至凌晨2点甚至4点,酒后大声聊天产生很大噪音,周边居民特别是睡眠比较浅的中老年群体不堪其扰,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对此,梅林街道以坚决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原则,像此类扰民严重、不符合规范的情况,会安排执法部门依法对其进行处理。


问题六:梅林一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是在改造吗?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吗?

年初梅林街道推进梅林一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原先党群服务中心所在场地是教培和餐饮机构,居民活动场地只有一楼不到400㎡的几个小房间,但是一村常住人口超2万人,居民活动热情高涨,场地经常不够用。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好的活动阵地,我们计划将原有的场地全部变更为公益用途,把居民活动区域扩增至2000㎡,但是在翻新改造的过程中,也一样衍生出经费紧张的问题。为了保障居民活动能够正常开展,街道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新的党群运营路径,即“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我们找企业参与共建,以“荣誉冠名”“爱心捐赠”等方式邀请企业加入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现在梅林一村党群内的乒乓球室、拾光自习室就是由社区企业捐赠建设的。

在改造的过程中,街道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服务供给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体检”,发现无论是上班族还是老人儿童都存在社区助餐这一群众共性需求。于是街道决定引入外部服务打造数字化食堂,由政府提供场地,群众给出建议,企业提供服务,AI人脸识别、自动称重计价、智能营养搭配的普惠性用餐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好评。刚开始营业的时候,众多居民过来排队尝鲜,经营方也提出了人手不够的顾虑,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好的就餐体验,梅林街道向各个社区招募志愿者,并在食堂门口摆上桌椅、等座游戏,给群众提供“海底捞”式的贴心服务,最终接住了这波大流量,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像这样由政府提供场地设施支持能够切实减轻经营者的成本压力,从而有助于降低餐食价格,确保普惠公益性质。梅林一村社区食堂已帮助辖区年满70周岁的老人就近享受就餐补贴,社区食堂又有了盈利收入,真正实现了双赢。目前梅林一村社区饭堂每天服务居民超1300人次,解决了社区群众吃饭的问题,也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吃饭前后,老人们聚在一起练书法、下象棋,说说笑笑很是热闹。

党群服务中心的新运营模式也广泛调动了社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在梅林一村,许多居民把家中闲置的绿植、书籍、玩具,甚至是空调、健身设备纷纷捐赠到党群服务中心,同时也迎来了不少主动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的居民代表。目前梅林一村社区已经形成了志愿者及物业事务助理共800余人的共治队伍,成立了乒乓球管理委员会、公益缝纫队、特殊人群关爱小组等共28个自治团体,实现了治理主体和参与对象的广泛覆盖。通过梅林一村的探索实践,我们也逐步将“党建+公益+运营”的模式推广到了街道的所有社区,并根据各个社区的特点打造出不一样的品牌。有的社区联合周边健身房推出健身课程,每人每次仅收费20元;有的通过和教培机构、文化公司合作,为辖区6-10岁儿童提供9.9元启智公益课、开设25元每节的琴棋书画类传统文化培训课;翰岭社区“恒心工坊”联合全职妈妈、小区能人,以梅林“非遗”“山水”人文为特色钩织手工艺品,受到群众喜爱,“恒心工坊”项目启动至今,累计开展手工课程80余节,获得收益3万余元,并全部用于社区公益事业。

通过党群服务中心去办公化和新型运营模式的探索,使得基层治理自我造血具备了更丰富的可能性,流量进入了正循环。截至目前,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总人流量从2.5万人次/月稳步攀升至32万人次/月,连续7月蝉联全区第一。当然,随着人流量的突破性增长,未来街道各个社区党群的承载力也将迎来新的挑战。空间总归是有限的,面对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街道也在尝试一些更大胆的举措,逐渐把视野打开,不再拘泥于空间,把党建引领的举措延伸到街道社区的各个角落。比如:郎朗音乐世界发挥特长优势,免费在A Park数字艺术公园和梅林公园古荔区举办“沪深双城音乐节”“四季钢琴音乐会”,通过文旅融合、“文绿”融合的演出形式,让古典音乐走出音乐厅,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尽享诗和远方。街道以企业冠名赞助模式开展“探索生态梅林,畅享鹏城美景”徒步竞赛活动,依托梅林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同时街道也将活动的报名费用和现场义卖所得全部收入捐赠给了深圳市社会福利服务指导中心,传递公益力量,将爱心延伸至千家万户。


问题七:梅林街道对学生教育方面有哪些做法?

梅林的教育资源也非常丰富,红岭中学、深圳中学梅香学校等均坐落在梅林,北大深圳附中也在加紧建设中。为了最大限度推动辖区文化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梅林街道依托辖区13个社区全面启动了校家社“百师千课万家”高质量发展共建活动。街道希望通过学校开放互动,激发家长的教育自觉,给予青少年儿童更多的关心;同时也希望通过校社联盟,为社区青少年引入更多的思想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家长提供更多有关育儿的专题讲座、教育沙龙,有效解决家长困惑,提升育儿理念,进一步将“家文化”融入社区的各项工作。

23年12月,梅京社区与红岭中学高中部率先完成了街道校家社共建的结对,此后又推进了五对学校与社区党委、五对企业与社区党委的“一对一”共建签约与一次对医院的“共建单位”授牌仪式。我们通过共建动员辖区中小学校、社会教培组织、海外联谊会等优秀师资资源入驻社区党群,开设十类课程项目,并通过录制线上网课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目前活动已开展至第7期,已有215位名师加入到校家社共建队伍中来,发布课程555节,服务辖区居民25万人次,初步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模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