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陈华平参加《民心桥》特别节目对市民诉求的落实情况
问题一:深圳作为一座滨海城市,沙滩的情况是怎样的?政府对沙滩的保护与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沙滩的发展又有哪些计划?
沙滩一头连着大陆,一头连着大海,是人们亲海、近海、玩海的重要场域,也是统筹陆海空间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沙滩管理得好不好,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观感和体验,而且关系着海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历来高度重视沙滩管理工作,把沙滩放在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名片”高度,加强相关管理工作。
深圳市共有50个滨海沙滩,除了大家熟知的盐田区大梅沙、小梅沙外,其余48个沙滩都分布在大鹏新区,整体呈现出“东重西轻”的分布格局。2020年,深圳市通过特区立法,出台相关条例,明确建立沙滩保护制度,对沙滩资源实行分类管理,开展沙滩资源调查评估等。2021年,深圳市出台沙滩资源的规范性文件,并制定印发《深圳市沙滩分类名录》,将沙滩分为浴场型(10处)、休憩型(12处)和管控型(28处)三类,明确了具体管理要求及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2022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启动开展了深圳市沙滩资源的基础调查,对全市50个沙滩的位置、范围、岸线长度、面积与粒度等进行了调查,并建立了各沙滩资源档案。
深圳市人口分布的“西密东疏”和沙滩资源分布的“东重西轻”存在鲜明反差,随着市民滨海休闲旅游需求的提升,带来了节假日东部沙滩人潮涌入、交通拥堵等问题。为给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沙滩滨海旅游体验,在保障沙滩公共性、开放性前提下,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根据沙滩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和实际需求,推动完成大梅沙(浴场型)、小梅沙(浴场型)、沙鱼涌(浴场型)、大澳湾(休憩型)等多个沙滩的海域使用权审批手续,正在推动金沙湾、东涌、西涌等滨海沙滩的海域使用权确权工作。同时,推动完善沙滩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等,地铁8号线延长线的开通,特别是随着未来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的建设,将有效缓解东部节假日的交通拥堵情况。
随着消费需求升级,文旅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为挖掘深圳沙滩资源特色,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亲海需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在开展沙滩资源评估及管理方面的研究,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推动深圳市沙滩资源的科学管理,塑造深圳海洋特色,丰富市民的滨海生活。
问题二:深圳有没有离岸流,遇到了怎么保护自己?
根据调查结果,深圳市海水浴场存在离岸流风险,多次在西涌沙滩监测到离岸流。离岸流是在海浪和海底地形共同作用下,海岸边形成一股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它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向外海流去,流速非常快,表面平静,不易发觉,能够把游泳者迅速带往深水区,并很难原路游回岸边,所以容易造成危险。如不慎被卷入离岸流,不要过度惊慌,要学会自救,离岸流区域通常范围有限,可以向与海岸线平行的方向游出离岸流区,再游回岸边;或是先随离岸流漂流至深水区,漂离离岸流区后再向岸边游。如果身边有人遭遇离岸流,千万不要贸然下水救援,尽可能给予漂浮物施救。夏季是深圳市离岸流高发期,现在已进入6月份,游客游泳一定注意安全,尤其带小朋友的,千万不要到非正规沙滩游泳,要去正规配备救生员的沙滩进行亲水活动。
问题三:现在很多垂钓点都集中在大鹏和盐田,能否在市区内规划更多的垂钓区域?
针对规划更多垂钓点的问题,近年来大家对于在市区内开展休闲活动的呼声很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积极回应这一需求,牵头编制《深圳市休闲渔业发展专项规划》,在规划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结合各区资源禀赋和管理实际,提出可在有条件的公园、河流、海岸边,甚至利用景区、农地水塘开展垂钓活动,形成公园垂钓区、河流及海岸垂钓段、景区垂钓园等多种多样的垂钓场地。
目前已经有一些点位纳入了规划,比如,已开放点位的罗湖洪湖公园垂钓区、东湖公园垂钓区,待完善的福田荔枝公园垂钓区、笔架山公园垂钓区,龙华的观澜河垂钓区,光明茅洲河垂钓区、欢乐田园垂钓区,宝安的海上田园路亚垂钓主题园等等,各区均有1-3个垂钓推荐点位。下一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将继续会同城管部门、水务部门深化这项工作,希望未来可以在更便捷可达的地方,更好满足公众垂钓活动需求。
问题四:十五运下半年就要开始了,对环境有没有调整规划?
为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十五运)的召开,深圳市正全面开展海岸带环境提升工作,重点围绕滨海公共空间升级、生态修复和配套设施优化展开。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段将打造连贯的滨海步道与景观,盐田海滨栈道进行全线修复并延伸,前海石公园及桂湾滨海廊道完善绿化与照明系统,全面提升滨海休闲体验。同时,大、小梅沙实施综合整治,西涌、东涌海滩优化管理,加强水质监测与救生保障;福田红树林湿地和大鹏半岛海岸带推进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交通方面,深圳正打通滨海慢行系统断点,增设赛事接驳专线,并将在深圳湾、人才公园等区域布置十五运主题灯光秀和滨海市集,营造浓厚的赛事氛围。这些举措不仅为十五运提供优质环境,也将为市民留下更宜居、更活力的海岸带空间。建议市民提前关注工程进展,优先选择深圳湾公园、盐田栈道等已完工区域游览体验。
问题五:深圳的海岸线建的更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有什么遛娃的好去处?
高品质的海岸线建设将为市民带来诸多便利和好处,包括提升休闲体验(如深圳湾滨海长廊、盐田海滨栈道等完善的步道和观景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如红树林保护区的自然教育功能)、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带动周边商业发展,并能提升海洋灾害防灾能力。
对于亲子家庭,深圳有许多适合海边遛娃的好去处,比如深圳湾公园(骑行、观鸟、儿童游乐场)、大梅沙海滨公园(免费沙滩玩水)、西涌海滩(细腻沙滩和露营体验)、盐田海滨栈道(平缓步道和渔港文化)、欢乐海岸海洋奇梦馆(室内海洋互动),以及较场尾(文艺民宿和浅滩戏水)。
问题六:网上有很多自驾出海的渔船,价格高低不一,怎么分辨渔船船家是不是具有专业的资质?
根据有关渔业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捕捞性渔船载客出海作业。休闲渔船可以从事载客出海休闲观光活动,但应办理渔船船舶登记证书和船舶检验证书等手续。目前深圳市仅有15艘休闲渔船,均位于大鹏新区。
若想分辨船家是否具备专业资质,可以要求船家出示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业船舶国籍证书、渔业捕捞许可证(针对有捕捞作业的休闲渔船)。若船家无法完整出示上述证书,或证书存在过期、信息不符等问题,那么该船家很可能不具备专业资质。为了生命财产安全,建议不要选择搭乘此类渔船出海。
此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依职权对辖区内渔船进行常态化检查,重点核查船舶证书有效性、船员持证上岗情况、船舶安全设备配备及运行状态。通过每日巡查与不定期突击行动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渔船无证捕捞、超核定区域作业、超载、违规载客、救生消防设施设备不足、擅自关闭、破坏、屏蔽、拆卸北斗或AIS等安全通信导航等违法行为。市民若在乘船过程中发现可疑情况,也可拨打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24 小时值班电话83561831,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处理,全力保障海上休闲渔业活动安全有序。
问题七: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魂魄。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保护城市文脉、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近年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完善保护体系,先后制定了保护办法、评估标准、规划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标准;二是丰富保护对象,陆续公布了31处历史风貌区和98处历史建筑;三是开展规划编制,划定保护范围,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四是促进活化利用,通过双年展等公共活动激活了南头古城、金啤坊等历史文化遗产。
问题八:深圳市在渔业资源养护方面的相关措施有哪些?
一是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近年来,深圳市严格执行南海伏季休渔制度,每年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三个半月),休渔期间,“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海洋综合执法部门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非法偷捕行为,有效养护海洋生物资源。
二是设立深圳湾禁渔区。自2014年以来,连续11年设置深圳湾禁渔区,通过禁渔执法等多项措施,守护深圳湾鸥鹭翔集、人海和谐的生物多样性,擦亮集生态之美、人文之蕴、创新之魂于一体的“美丽深圳”闪亮名片。
三是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科学合理规划放流区域、数量,创新放流形式,注重放流质量,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增殖放流活动。2024年深圳市海域共放流水产经济物种约1.23亿尾(粒),进一步提升了公众保护渔业资源环境的意识。
四是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各渔业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活动,2024年共举办5场次线下科普宣传活动。同时,通过同步开展线上活动,提高全社会关爱、认识、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调动公众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推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问题九:深圳的红树林近年来营造和修复了多少?
深圳市印发实施《深圳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计划(2021-2025年)》,科学有效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提高全市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截至目前,深圳市已完成红树林营造17.37公顷,红树林修复面积106.95公顷,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
问题十:红树林碳汇对深圳环境有什么影响?
一是增强碳汇能力。蓝碳碳储量是陆地碳库的数倍,每年吸收25亿吨碳。红树林是海岸卫士、蓝碳明星、天然物种库。红树林碳汇是森林碳汇能力的10倍,具备高效的固碳能力。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注重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通过科学种植与生态恢复,已形成稳定的蓝碳生态系统,年均固碳量显著提升。二是提升气候韧性。通过碳汇抵消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海岸带抵御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等气候风险的韧性。三是助力提升深圳生态环境质量。通过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与价值转化,构建“增汇-减排-协同”的生态治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四是推动海洋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生态价值转化。蓝碳经济作为新兴领域,可带动生态修复、碳汇交易、海洋科技等产业发展。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蓝碳交易,所得收益上缴市财政,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形成“保护—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问题十一:东部海滩的海藻对健康有没有影响?
沙滩看到的海藻,不是赤潮,属深圳近岸常见大型藻类,主要种类是马尾藻、石莼和长松藻等,以马尾藻居多。这些藻类是冬季开始生长,到次年4月、5月水温适宜时候,长的最为茂盛。海藻场是小鱼的天然栖息地,为鱼类等多种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庇护所。深圳的海藻场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一般到夏季高温时会自行消亡。这些海藻处在坡度平缓海域,被海水打断后,会随海浪冲到沙滩聚集。冲到沙滩的海藻,是没有危险的,但高温下会腐烂产生异味,这需要沙滩管理方及时清理,以减轻对游客和环境的影响。赤潮是深圳常见的一种海洋现象,通常指的是海洋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在短时间内生长爆发而引起的一种异常现象,它往往会引起水色变化,比如棕色或红色。赤潮发生时,不建议下水游玩,沙滩管理方会及时通告赤潮情况。